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
聖諦品第二
寂顺律音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:“这真理的本义,实在很难真正理解。”
文殊菩萨回答说:“确实如此,天子!那些懈怠的人,对真理的深意实在难以领悟。”
又问:“比丘怎样才算是真正努力修行呢?”
善实回答:“真正的修行不需要刻意断除什么,也不需要去除什么,既不执着修行相,也不追求证果。这才是比丘如法修行的方式。为什么呢?如果心里总想着‘我要断除这个’‘我要去除那个’‘我要努力修行’‘我要证得果位’,这反而会陷入妄想和执着,让心变得散乱放逸,各种杂念都聚集起来。抱着这样的想法,并不是真正的精进修行。”
又问:“那什么是真正的精进呢?”
他们就像没有根源、与法界平等一样,对待五逆重罪也是如此;就像没有根源、与法界平等那样,对待六十二种邪见也是如此。凡夫所行之法、修行者所学之法、不学声闻之法、缘觉之法,乃至佛法也都如此平等。就像佛法平等无别那样,生死之法与涅槃之法,爱欲烦恼、争执颠倒也都是平等无二的。比丘若能这样去精进修行,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精进。
世尊又问:“那什么才是真正平等的修行之道?又如何看待欲望烦恼和争执是非这些事呢?”
文殊菩萨回答:“因为一切法本质都是空性、无相、无造作的缘故。为什么呢?天子你看:空性本身没有差别,就像瓦罐里的空和宝器里的空,本质上都是同样的空,没有分别,不能说它们是两种空。同样的道理,贪欲的本质是空,争斗执着的本质也是空,乃至至高佛道的本质也是空,这些空性完全平等无二,不可说有分别。”
天子又问:"菩萨是怎样修行四圣谛的?"
文殊菩萨回答说:“如果菩萨不践行真理,又凭什么为声闻弟子说法呢?为什么呢?菩萨践行真理时处处关照护念众生,声闻弟子却无此护念之心;菩萨的真理修行广大无边,声闻弟子的境界则偏于狭隘;菩萨践行真理时呵护众生,却不对本源实相妄加执证;菩萨践行真理善用权巧方便,既不脱离生死也不执着涅槃;菩萨践行真理时平等观照一切诸佛之法。
天子啊,好比有个匠人私自离开大师傅逃窜,独自一人没有同伴,心中充满恐惧,穿过荒野不敢回头;声闻弟子也是如此,心中惶恐不安,畏惧生死轮回,不护念众生,没有能力度脱一切生死烦恼,独自修行真理却不护持佛法,缺乏权巧方便也没有智慧伴侣。不正是这样吗!
天子啊,又好比那位大师傅获得丰厚利润,带着无量珍宝奇珍异宝,分给商队众人,带领他们穿越险峻荒野;菩萨也是如此。就像大师傅积累无量道业珍宝,修习无量大慈大悲,以真理圣慧利益一切众生,具足无尽辩才智慧作为资粮,游化一个佛国又一个佛国,以六度万行实践四无量心,救济危难拯救众生,主动返回生死轮回,善用权巧方便修行圣谛,度化未度之人,解脱未解之缚,周旋三界独步无畏,开导未闻佛法者使他们趣入大乘。”
天子啊,就像一件肮脏破旧的衣服,用思夷花、黄白须曼花来熏染,香气很快就会消散。那些只追求自我解脱的声闻和缘觉修行者也是如此;他们只满足于初步的觉悟境界,不愿继续修持菩萨的大愿,不能达到佛陀那样圆满的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的境界,也缺乏普度众生的芬芳;同样无法降伏烦恼尘劳的束缚。
天子啊,就像那件用千万年时间、以天上奇特珍宝制成的香花熏染的华美衣裳,价值连城,它的香气弥漫四方,芬芳浓郁从不消散,天上人间都喜爱珍重。菩萨也是这样——历经无数劫难修行真理的法香,不圆满誓愿就绝不入灭,始终弘扬佛的无上正道,展现戒律、禅定、智慧、解脱的清净馨香,降伏一切烦恼执着的尘劳欲望,游化于天界人间。无论天神、龙王、鬼神、阿修罗,还是帝王百姓,无不恭敬皈依;凡是愿见菩萨的众生,都能获得永恒的救度与解脱。
宝英如来佛土的天子寂顺律音又向文殊菩萨请教:“在宝英如来那清净庄严的佛国里,跟随他修行的声闻弟子们是怎样修行的呢?”
文殊菩萨回答:“不依赖盲目的信仰,也不盲从他人的教导;不执着于任何修行方法,但也不破坏事物的本来面目。既不刻意追求八正道,也不刻意躲避八邪道。
不需要达到初果圣者的境界,却能帮助一切众生远离恶道的恐惧;不需要成为二果圣者,却自然能教化众生;不需要达到三果境界,却能在一切现象中自在无碍;不需要证得阿罗汉果位,却能接受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供养。”
既不远离欲望,也不因欲望而觉得烦恼;既不远离愤怒,也不因怨恨而内心焦灼;对众生没有伤害之心,也没有忧愁;既不远离愚痴,也不因愚笨陷入困境,能消除无明及一切烦恼;不回避世间劳苦,精进修行,帮助众生净化爱欲达到高尚境界;虽已超脱生死却仍示现于世间;通过种种方式教化众生,不计较自我和寿命观念,既不执着也不排斥任何事物。
世尊(指佛陀,觉悟的圣者)教导说:应当净化一切众生所积累的福德资粮,但心中不执着也不惦记这些功德。要修习四念处(观察身、受、心、法的正念),实践四正勤(未生恶令不生、已生恶令断、未生善令生、已生善令增长),让心念不生起也不执着灭去。
修炼四神足(欲、勤、心、观四种禅定基础)使身心安然寂静,遵循五根(信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)通达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,践行五力(五根增长所成之力)降伏烦恼杂念。保持七觉支(择法、精进、喜、轻安、念、定、舍)的觉照,体悟平等智慧。
清净修行八正道,舍弃邪见歧途,证悟圣道教诲而不执着无为法。安住于寂静中体悟生命本源,观察诸法皆融入法界真理。破除无明,断尽愚痴,生起无上正觉的智慧。通过三解脱门(空、无相、无愿)的修证,便能以平常肉眼照见众生本具的佛性。
所有佛国世界,诸佛世尊教化的人民,都能用天眼看见众生在五道中生死轮回:不论是天上飞的小虫、地上爬的蠕动生物,还是用呼吸生存的各类生命,它们投生到何处都看得清清楚楚;能用慧眼洞察所有众生心中转动的念头和想法;能用法眼照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,一切众生应当修行的道路;能用佛眼透彻观察所有事物的真实本质;佛法宝藏中神圣光辉所照耀的智慧,让他们能用天耳远远听闻诸佛讲述的经典教义;以无念的智慧忆念起过去无数劫中的经历,又能用神通自在游历无量佛国世界无处不至,虽然已经断尽烦恼,但不会进入寂灭境界,始终在为众生修行解脱之道。
它的形貌没有固定色身,讲经说法不用文字表达,有思虑却没有执着念头;展现的容颜姿态端庄美好,以殊胜相貌庄严自身,具备种种完美特征,以功德庄严法体,威德神通无与伦比;美名广为流传功德遍布,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毫无阻碍;以赞叹智慧作为馨香熏染自身,对世间万物都不执着;不被烦恼尘劳污染,恶言粗语无法诋毁,常以神通自在游戏;博学多闻不懈怠地演说妙法,发出狮子般的无畏之声,以智慧光明遍照一切,以圣明通达震醒众生,消除蒙蔽愚痴的黑暗,说法无穷无尽,通达总持诸法奥义,达到声闻、缘觉无法企及的境界。
常常能见到诸佛,他们的觉悟智慧像大海一样深远,禅定的功夫如同须弥山那样稳固,忍辱柔和的心性就像大地一般包容,用勇猛的力量降伏魔王的眷属、舍弃一切外道,安详快乐自在如同天帝释一般。就好比大梵天王,心念自由无碍无人能及,想要找到能与之相比的对象实在困难,根本没有同等的存在,又如同虚空无法用言语形容,没有什么地方它覆盖不到,没有什么境界它不能融入。天子啊!你想了解宝英如来所教化的国土,那些声闻弟子的功德和成就,还要远远超过这些描述,就像我赞叹的那样,根本无法用数字来衡量。
文殊师利说完这番话时,五百位比丘、五百位比丘尼、五百位男居士、五百位女居士,以及五千天界众生——这些尚未证得圣果的人们齐声向释迦牟尼佛恳求:“我们发愿要往生到那位宝英佛的净土,成为声闻弟子。”文殊师利当即告诫:“各位善士!怀着声闻修行的心态是不可能往生那个佛国的。你们应当发起追求无上佛道的大愿,才能抵达那片净土。”众人当下领受教导,全部发起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。佛陀随即为他们授记:“你们都将往生那个佛国净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