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名經集解關中疏
弟子品第三
这两位明慧弟子因探望病患而引发问询,借此宣说呵责之辞以抑制小乘、弘扬大乘,故以此标立品目。
那时,长者维摩诘想到自己卧病在床。这段经文分为两部分:先是自己想到病痛,后来佛陀派人问候病情。这是最初的自省。生公解释说,"自念寝疾"是指因疾病而自我感伤。有身体就会有疾病,这本是世间的常态。觉悟者看透这一点,又有什么可伤感的呢?然而毗耶离城的长者子弟们都在听佛说法,维摩诘理应同去,却因病不能参与,情理上难免感到遗憾。所以他借此机会尊崇佛法,引来佛陀派人探病。
世尊心怀大慈悲,怎会不怜悯众生?这一念头产生疑问。僧肇说:世尊心怀大慈悲,必定会垂问缘由。因为弘扬佛法能救济众多众生,这正是佛陀示现疾病的本意。
佛陀知道他的心意,便告诉舍利弗:“你去维摩诘那里问候他的病情吧。”这是第二次派人去问病。之前分别派了十个人,这是第一章的内容。文章分为两部分:先是派遣,后是推辞。这里是派遣的部分。僧肇说:“至高无上的人心思相通,不必事先明言,暗中就能感应。所以先下命令。”如果他知道众人无法胜任却仍然派遣,是为了显示维摩诘无尽的德行,以激发大众景仰之情。舍利是名字,其母的名字。弗在秦地指儿子,天竺多用母亲的名字来称呼儿子。
舍利弗对佛说:世尊,我不能胜任前往那里探病的任务。这段内容有两层意思,分为四个部分:第一是表明自己无法胜任,第二是简要说明原因,第三是详细列举理由,第四是再次表明无法胜任。这是第一层意思。道生解释说:这样回答是有理由的,并非拒绝命令。借不拒绝命令的说法来体现维摩诘的权变之义。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回忆我往昔曾在林中树下静坐。这两句以下是解释为何不堪重任的原因。所谓“宴”,就是安定的意思。禅定能使心安,故称为宴坐。声闻修行者的禅定境界不超过八地定和灭尽定。这些都是因为厌弃下界粗重的动荡,向往上界的禅定。因此示现隐身于林间,在定中平息散乱。这并非真正的寂灭安住。
这时维摩诘来对我说:舍利弗,不必这样坐着才算静坐。此处维摩诘引出所批评之事,文分三部分,先总说后分述再总结。这是总的呵斥,意思是并非这样坐着才算真正的静坐。心性本体远离妄念,本性本来寂灭,安住于此才称为真正的静坐。岂能与二乘之人厌恶散乱、贪求禅定而追求的寂静相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