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
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一(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,於灌頂部錄出別行)
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:
那时,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,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。这些大比丘都是断尽烦恼的大阿罗汉——佛陀的真子,住持佛法,善于超越一切生死束缚,能在世间展现威仪;跟随佛陀弘扬佛法,堪能承担如来遗教,严持戒律,为三界众生树立典范;应化无量身形,救度众生,拔济未来,超越尘世缠缚。——其中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、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、辩才第一的大拘絺罗、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、解空第一的须菩提、持戒第一的优波尼沙陀等为上首弟子。还有无数辟支佛及初发心的修行者,一同来到佛陀住所。当时正值比丘们结夏安居结束的日子,十方菩萨前来请教心中疑惑,恭敬地礼拜慈悲威严的佛陀,希望求得深奥法义。这时如来安然敷座,为法会大众开示甚深妙法。清净法会中的大众闻所未闻,佛陀迦陵频伽般的妙音响彻十方世界。如恒河沙数般的菩萨聚集道场,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首。
那时,波斯匿王为纪念父亲忌日而设斋供养,邀请佛陀到王宫。他亲自迎接如来,准备了丰盛精美的上等饮食,并恭请诸位大菩萨同来。城中还有长者和居士们,也同时设斋供养僧众,等候佛陀应供。佛陀吩咐文殊菩萨带领其他菩萨和罗汉分别去应供。只有阿难先前接受了别处邀请,远行未归,未能随众参加。他身边既没有上座也没有导师,独自返回时无人供养,便拿着钵盂在城中依次乞食。他心中想着要平等对待最后一位施主作为斋主,不论对方是洁净还是污秽、贵族还是贱民。他怀着平等慈悲之心,不分贵贱,发愿圆满成就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。阿难知道如来曾责备须菩提和大迦叶这些罗汉心存分别。他敬仰如来开示平等无碍的法门,为消除众生的疑惑诽谤。经过城壕时,他缓步走向外城门,仪容庄重,恭敬遵循乞食的规矩。
那时,阿难在乞食途中经过淫室,遭遇大幻术。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将他摄入淫席,以身体抚摸,几乎毁坏他的戒体。如来知道阿难被淫术所困,用完斋便立刻返回。国王、大臣、长者、居士都跟随佛陀,希望听闻佛法要义。 这时,世尊从头顶放出百宝无畏光明,光中生出千叶宝莲,莲上有佛的化身结跏趺坐,宣说神咒。佛陀命文殊师利持咒前去救护,恶咒当即消灭。文殊带着阿难和摩登伽女回到佛前。 阿难见到佛陀,顶礼痛哭,悔恨自己从无始以来只注重多闻,未能修成道力。他恳切请求十方如来开示成就菩提、妙奢摩他、三摩、禅那的最初方便法门。当时还有恒河沙数菩萨以及十方大阿罗汉、辟支佛等,都愿听闻法要。众人退坐静默,恭敬承听佛陀的教诲。
佛对阿难说:你我情同兄弟,当初发心修行时,在我的教法里看到了什么殊胜景象,能让你立刻舍弃世间深厚的恩爱之情?
阿难对佛陀说:我见到如来有三十二种殊胜绝妙的相貌,身体通透明净如同琉璃。我常常想:这样的庄严相貌绝不是情欲爱染所能生出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情欲之气粗重污浊,腥臭交合,脓血混杂,不可能产生如此殊胜清净、微妙光明的紫金色光芒。因此我怀着渴求仰慕之心,跟随佛陀剃度出家。
佛说:很好!阿难!你们应当明白:一切众生从久远以来不断生死轮回,都是因为不认识本自清净光明的常住真心本性,反而执着种种虚妄念头,这些妄想不真实,所以才有轮回流转。你现在要探究无上菩提、真正显发心性,就应当以正直之心回答我的问题。十方世界的如来之所以能脱离生死,都是因为正直之心!内心和言语都正直,这样从初发心到最终成佛,整个过程中都不会有丝毫虚伪曲折。
阿难,我现在问你,当你因如来三十二相而发心时,是用什么看见的?又是谁在喜爱和快乐?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,这样的喜爱和快乐,是通过我的眼睛和心产生的。因为用眼睛看见如来殊胜的相貌,心中生起喜爱和快乐,所以我发愿修行,愿意舍弃生死轮回。
佛告诉阿难:你说真正的喜爱源于心和眼,如果不知道心和眼在哪里,就不能降服烦恼。就像国王被敌人侵犯,派兵讨伐时,军队必须知道敌人在哪里。让你轮回流转的,正是心和眼的过错。我现在问你,心和眼究竟在哪里?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!世间所有十类众生,都把能分别的心认作在身体里面;就连如来您那如青莲花般的眼睛,也是长在脸上。我现在观察这些由四种物质构成的感觉器官,分明就在脸上;这样看来,能分别的心确实是在身体内部。
佛对阿难说:你现在坐在如来的讲堂里,看祇陀林在哪里?
世尊,这座宏伟清净的讲堂位于给孤独园,而祇陀林其实在讲堂之外。
阿难,你现在在大厅里最先看到什么?
世尊,我在讲堂里先看见如来,接着看到众人,这样向外望去才看见树林和花园。
阿难,你看见园林是因为什么而能看见的?
世尊,这座大讲堂门窗敞开,所以我在堂内能远远望见外面。
那时,释迦牟尼佛在众人中伸出金色的手臂,抚摸阿难的头顶,告诉阿难和所有在场的人:有一种禅定境界,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,它具备所有修行法门,是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共同超越轮回、达到庄严佛果的唯一途径。你们现在仔细听!阿难恭敬行礼,俯身接受佛陀慈悲的教导。
佛对阿难说:正如你所说身在讲堂,门窗敞开,能远望外面园林。是否也有众生在这讲堂里,看不见如来却看见讲堂外面的景象呢?
阿难回答说:世尊,在大殿里看不见如来,却说能看见外面的树林泉水,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阿难,你也一样。你的心灵能明白一切,如果现在你能明白的这个心确实在身体里面,那么它应该先能知道身体的内部。可曾有人是先看见身体内部,再观察外界事物的?就算看不见心肝脾肺、指甲生长、头发变长、筋骨转动、血脉流动,至少也该明白这些,怎么会不知道呢?既然对内一无所知,又怎能知道外界?因此应该明白,你说“能觉能知的心住在身体里面”,这是不对的。
阿难恭敬地向佛陀行礼后说道:我听到如来这样的教诲,明白我的心其实在身体之外。为什么呢?就像屋中点灯,这盏灯必定先照亮屋内,再从门口照到庭院。所有众生看不见身体内部,只能看见身体之外,就如同灯放在屋外,照不进屋里。这个道理一定是对的,不会错;和佛所说的究竟义理一致,难道还有错吗?
佛告诉阿难:这些比丘刚才跟随我从室罗筏城乞食归来,回到祇陀林,我已经用过斋了。你看,一个比丘吃饭时,其他人能饱吗?
阿难回答说:不是的,世尊!为什么呢?这些比丘虽然都是阿罗汉,但各人的身体和生命不同,怎么能让一个人使大家都吃饱呢?
佛告诉阿难:如果那个能觉能知的真心是在身体之外,那么身体和心就分开了,互不相干。心知道的东西,身体就感觉不到;身体感觉到的,心也不会知道。现在我让你看这只柔软的手,你眼睛看到时,心里能分别吗?
阿难回答说:是的,世尊!
佛陀告诉阿难:如果心能感知一切,怎么会是在身体之外呢?所以应当知道,你认为能觉知的心在身体外面,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!按照您所说,因为看不到身体内部,所以心不在身体里面;又因为身心互相感知,不能分离,所以心也不在身体外面。我现在思考后,知道心在某个地方。
佛问:如今身在何处?
阿难说:这个能觉知的心既然不能看见内部却能察觉外界,依我推想,它是潜藏在眼根里的。就像有人用琉璃碗盖住双眼,虽然有东西覆盖却不影响视线,眼根照样能随着所见立即分辨。而我这个能觉知的心看不见内部,是因为它处在眼根中;能清晰看见外界没有障碍,正说明它潜藏在眼根内部。
佛对阿难说:如你所说眼睛藏在体内像琉璃那样,那人用琉璃罩住眼睛时,能看见山河,还能看见琉璃吗?
确实如此,世尊。此人应以琉璃为眼罩,真实地看见琉璃。
佛对阿难说:如果你的心像琉璃一样与眼根相合,应当能看见山河,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眼睛?如果眼睛能成为被见的对象,就等同于外境,不能说是随见随觉的心;如果看不见眼睛,为什么还要说这个能知能觉的心藏在眼根里如同被琉璃罩住?所以你应当明白,你认为能觉能知的心藏在眼根里像琉璃相合的说法,是不对的。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!我现在又有这样的想法:众生的身体,内脏在里面,孔窍在外面;有内脏就黑暗,有孔窍就明亮。现在我面对佛陀,睁开眼睛看见光明,叫作看见外面;闭上眼睛看见黑暗,叫作看见里面。这个道理怎么理解?
佛对阿难说:当你闭眼看见黑暗时,这种黑暗景象是与眼睛相对呢,还是不相对?如果与眼睛相对,黑暗就在眼前,怎会变成内部景象?若说黑暗在内部,那么身处没有日月灯光的暗室时,这间暗室岂不都成了你的内脏?如果不相对,又怎么能看见呢?倘若脱离外见而由内部相对形成,那么闭眼见暗可以称为身内景象;睁眼见光时,为何看不见自己的脸?若说看不见脸,就证明内部相对的说法不成立。若能看见脸,则说明你这能感知的心和眼睛实际悬在虚空中,怎能算在体内?若在虚空,自然不属于你的身体,那么如来现在看见你的脸,也就成了你的身体。你的眼睛既然能知,身体应该没有知觉。若你坚持认为身体和眼睛都有知觉,就该有两种认知,这样你一个身体就该成就两尊佛了!所以应当明白,你说"见暗就是见内"的观点,是完全错误的。
阿难说:我常听佛向四众开示:心念动时种种现象就产生,现象生起时种种心念就出现。我现在想:这个能想的本身就是我的心性。随着与外境相合,心就随之产生;既不在身体内部,也不在外部或中间某个位置。
佛对阿难说:你现在说因为法生所以种种心生,随着所合的地方心就随之存在。这心如果没有本体就没有可合之处;如果无本体却能相合,那就像十九界和七尘相合一样,这道理说不通。如果心有本体,就像你用手掐自己的身体,你所感知的心是从内出来,还是从外进入?如果从内出来,应当先看见身内;如果从外来,应当先看见你的脸?
阿难说:看见是眼睛的功能,心里知道并非眼睛所见,认为看见的不是这个意思。
佛说:如果眼睛能看东西,那你在屋里时门能看见吗?死人眼睛还在,应该也能看见。要是能看见,怎么叫死呢?阿难,再说你那能知觉的心,如果真有形体,是一个还是多个?在你身上是遍布全身还是不遍布?如果是一个,你捏手臂一处时全身都该感到疼;要是全身都疼,就找不到具体疼的位置。如果疼有固定位置,那心就不能是一个整体。如果是多个心,你就成了很多人。哪个心才是你?如果是遍布全身的,就和前面捏手臂的问题一样;如果不遍布,你碰头时碰脚,头有感觉脚就该没知觉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所以要知道,心随着接触的地方产生,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!我也曾听您与文殊等诸位法王子讨论实相时,您说过心既不在身体内部,也不在身体外部。我这样思考:向内观察时看不到心,向外面对外境时又无法认知。因为向内找不到心的踪迹,所以不能说心在体内;而身心能相互感知,说心在体外也不合理。既然身心能相互感知,向内又找不到心,那么心应该处在中间位置。
佛说:你说中间,这个中间必定不是模糊不清的,不是没有具体位置的。现在你推究这个中间,它究竟在哪里?是在某个地方?还是在身体上?如果在身体上,在边缘就不是中间,在中心就和内部相同。如果在某个地方,是有明确的标记?还是无标记?无标记等于不存在,有标记则无法固定。为什么呢?就像有人用标记来标示中间位置时,从东边看它是在西边,从南边看又成了北边;标记本身已经混乱,心难道不该跟着混乱吗?
阿难说:我所说的心,不是这两种。正如世尊所说"眼根与色境相触产生眼识",眼根能分别,色尘无感知,识在其中生起,这就是心的所在。
佛说:你的心如果处于感官与尘境之间,这个心的本体是同时具备二者呢?还是不兼有二者?如果同时具备二者,物质与心体就会混杂错乱。物质没有觉知能力,与能觉知的心体对立存在,怎能称为中道?兼有二者不能成立。如果既不属知也不属不知,就等于没有自体,中间状态又是什么形相?所以应当明白,心在中间的说法是不成立的。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,我以前看见您和大目连、须菩提、富楼那、舍利弗这四位大弟子一起讲经说法时,常说道:能觉知能分别的心性,既不在身体内部,也不在身体外部,不在中间,都不在任何地方;对一切都不执着,这就叫作心。那么我不执着一切,可以叫作心吗?
佛陀告诉阿难:你说能觉知分辨的心性无处存在。世间虚空、水中、陆地、空中飞行的种种事物现象,统称为一切。你所谓不执著的事物,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?若不存在,便如同龟毛兔角般虚幻,怎能说不执著?若有不执著的对象,就不能称为空无。无相才是空无,非无就是有相;有相即存在,怎能说无执?因此应当知道,认为一切无执就是觉知心,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
那时,阿难在众人中从座位上站起,袒露右肩,右膝跪地,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:我是如来最年幼的弟弟,承蒙佛陀慈爱,虽然现已出家,却仍依仗您的偏爱,所以虽多闻佛法却未能证得无漏;不能降伏娑毗罗咒,反被其迷惑,沉溺淫室,这都是因为不知真理所在。恳请世尊大发慈悲,为我们指明奢摩他之道,使那些邪见之徒摧毁恶见!说完这番话,他五体投地礼拜。在场大众也都殷切期盼,恭敬等待佛陀开示教诲。
那时,世尊从面部放出种种光芒,光明闪耀如同千百个太阳,所有佛的世界都发生六种震动。同时,十方像微尘一样多的国土全部显现出来。凭借佛陀的威德神力,让所有世界融合成一个世界。在那个世界里,所有的大菩萨都留在各自的国土,恭敬合掌聆听教诲。
佛对阿难说:一切众生从久远以来就有各种错误的观念,这些业力的种子自然聚集,就像恶叉果聚在一起那样。修行的这些人,不能成就最高的觉悟,甚至有的人修成了声闻、缘觉,有的修成了外道,有的成了诸天魔王和魔的眷属,都是因为不知道两种根本,修行方法错了;好比煮沙子想做成美味,就算煮上无数劫也煮不成。哪两种根本呢?阿难!第一种是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,就是你现在和所有众生把攀缘心当作自己本性的这种认识。第二种是无始以来的觉悟和涅槃原本清净的本体,就是你现在的识精本来光明,能生起种种认识作用,却被这些作用所遮蔽。因为众生迷失了这个本有的光明,虽然整天修行却不自觉知,白白地在六道中轮回。
阿难!你现在想知道修习止观的正道,渴望脱离生死轮回,我再来问你!
这时如来举起金色的手臂,弯曲五指成轮状,对阿难说:你现在看见了吗?
阿难说:我看见了。
佛说:你看见了什么?
阿难说:我看见如来举起手臂弯屈手指形成光明拳,照亮我的心眼。
佛说:你看见的是谁?
阿难说:我和大家一样亲眼所见。
佛对阿难说:你现在回答我,如来屈指成光明拳,照亮你的眼睛和心灵,你的眼睛能看到,那么是什么东西作为你的心在感受我的拳光?
阿难说:现在如来询问心在哪里,而我用思维推究寻找,这个能推究的东西,我就认为是心。
佛说:停下!阿难!这不是你的心!
阿难猛然惊醒,离开座位,双手合十,站起身来对佛陀说:这不是我的心,那该叫什么?
佛陀告诉阿难:这些都是外境虚妄的假相,迷惑了你的本性!从你无始以来直到现在,把盗贼认作儿子,丧失了你本有的恒常之性,所以才遭受生死轮回。
阿难对佛陀说:世尊!我是您宠爱的弟子,因为心中敬爱佛陀,才得以出家修行。我不仅用这颗心来供养如来,更走遍恒河沙数般的国土侍奉诸佛与善知识,发大勇猛心行一切难行之事,都是凭借此心。即使因它毁谤正法、永失善根,也是此心所为。如果这能思能觉的不是心,那我岂非如同草木般无心?离开这觉知便一无所有,为何如来却说这不是心?我实在惶恐不安,在场众人也都心生疑惑,恳请您以大悲心开示未悟之人!
那时,世尊开示阿难和在场大众,想让他们领悟无生法忍的境界。他在狮子座上抚摸阿难的头顶说道:如来常说一切现象的产生,都是心识的显现。所有因果、世界乃至微尘,都因心而存在实体。阿难啊,如果世界上所有事物,哪怕是一草一叶、一丝绳结,追究根源都有其本质;就连虚空也有名称形相;何况那清净妙明的本心,能生起一切心念的,怎会没有自体?如果你认定能分别觉知的认知功能就是真心,这心就该脱离色声香味触等尘境另有完整自性。比如你现在听我说法,是因为声音才产生分别。即使断除所有见闻觉知,保持内在静默,仍是法尘分别的影像。我不是要你认定这不是心,但你应当仔细推究:若离开尘境仍有分别功能,这才是你的真心;若分别功能离尘就消失,这只是尘境引起的分别影像。尘境不会永存,当它们消散时,这心就会像龟毛兔角般虚无,你的法身也将断灭,还谈什么修证无生法忍?当下阿难和在场大众都茫然若失。
佛对阿难说:世间所有修行的人,即使现在修成了九次第定,仍然不能断尽烦恼成就阿罗汉果,都是因为执着这个生死轮回的妄想,错把它当作真实。所以你现在虽然广学多闻,却不能证得圣果。
阿难听完这番话,再次悲伤流泪,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对佛陀说:自从我跟随佛陀发心出家以来,倚仗佛陀的威德神力,常常自己这样想:不必我自己修行,如来会赐予我正定三昧,不知道身心本就不能互相替代,反而迷失了本心;虽然身体出家,心却没有契入正道,就像穷苦的孩子舍弃父亲逃走流浪。今天才知道虽然博学多闻,如果不实际修行就和没有听闻一样,如同谈论食物终究不能吃饱。世尊啊!我们现在被两种障碍缠缚,实在是因为不知道心性本自寂静恒常,恳请如来怜悯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人,启发我们本有的妙明真心,开启我们觉悟的法眼!
这时如来从胸前的卍字中放出宝光,那光明灿烂,有千百种颜色。光芒普照十方微尘数诸佛世界,同时遍及十方所有宝刹中如来的头顶,又旋转回来照到阿难和在场大众身上。如来告诉阿难说:我现在为你树立大法幢,也要让十方一切众生获得微妙秘密的本性清净光明之心,得到清净法眼。
阿难!你刚才回答我看到了发光的拳头,这拳头的光明是怎么来的?又为什么会形成拳头?你是用什么东西看见的?
阿难说:因为佛全身如同阎浮檀金,光彩如宝山般灿烂,是清净所生,所以有光明;我确实亲眼所见;佛屈握五轮指端向人展示,所以有拳相。
佛陀告诉阿难:如来现在用真实的话语告诉你:所有有智慧的人都需要通过比喻才能领悟。阿难!比如我的拳头,如果没有我的手就无法形成我的拳头,如果没有你的眼睛就无法形成你的见;用你的眼根来类比我的拳头的道理,两者的道理是不是相同?
阿难说:确实如此,世尊!既然没有我的眼睛,就不能形成我的见解;用我的眼根来比喻如来的拳头,道理是相似的。
佛对阿难说:你说的情况相似,但这个道理不对。为什么呢?比如没有手的人,拳头彻底消失;但那没有眼睛的人,并非完全没有视觉。为什么这样说?你可以试着在路上问盲人:你看见了什么?那些盲人必定会回答你:我现在眼前只看见一片黑暗,再看不见别的。从这个道理来看,只是外境黑暗,视觉本身有什么缺损呢?
阿难说:那些盲人眼前只能看到黑暗,怎么能说看见了?
佛对阿难说:那些没有眼睛的盲人只能看见黑暗,和有眼睛的人处在黑暗的房间里,这两种黑暗有区别吗?还是没有区别?
世尊,这暗室中之人与那群盲人相比,两者的愚昧无知并无差别。
阿难,假如没有眼睛的人只看见一片黑暗,忽然得到视觉,面对外物能看见种种景象,这称为眼睛看见;那么处在黑暗中的人只看见一片黑暗,忽然得到灯光,也能面对外物看见种种景象,就该称为灯光看见。如果说是灯光在看见,灯光自己有知觉,就不该叫灯了。再说若真是灯光在看,与你又有什么相干?所以应当知道,灯光只能显现外物景象,能看见的是眼睛不是灯;眼睛只能显现外物景象,能产生视觉的是心不是眼睛。
阿难虽然听到这些话,和在场众人一样沉默不语,但心中仍未明白。他依然期盼如来慈悲开示,于是恭敬合掌,净心等待佛陀慈悲教诲。
那时,世尊展开如兜罗绵般柔软光明的佛手,张开五轮手指,教诲阿难及在场大众:我最初在鹿野苑成道时,曾对阿若多等五位比丘和你们四众弟子说: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就菩提或阿罗汉果位,都是被外来的尘劳烦恼所迷惑。你们当时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,如今才能证得圣果?
这时憍陈那站起来对佛说:我如今在僧团中年纪最长,大众都称我为解悟第一,是因为参透客尘二字的道理而证得果位。世尊!好比旅客投宿客栈,或住店或吃饭,等食宿完毕就整装出发,不会久留;若是真正的主人,自然没有来去之事。我这样思考:不停留的叫客人,常住的叫主人,因为不停留才有客人的含义。又比如雨后初晴,阳光升上天空,光线照进门窗缝隙,能看清空中飞舞的尘埃;尘埃本质是飘动的,虚空才是寂静不动的。我这样思考:清净不动叫虚空,飘摇不定叫尘埃,因为飘动才有尘埃的含义。
佛说:正是如此。
这时如来在众人中弯曲五轮手指,弯曲后又展开,展开后又弯曲,对阿难说:你现在看到了什么?
阿难说:我看见如来的百宝轮掌,在众人面前开合。
佛对阿难说:你看到我的手在众人中张开合拢,是我的手有开有合呢,还是你的见有开有合?
阿难说:世尊的宝手在众人中开合,我看见如来之手自行开合,并非我的见性在开合。
佛说:谁在动谁在静?
阿难说:“佛的手不停移动,而我所见的本性连静止都没有,哪来什么不停移动!”
佛说:正是如此。
如来从手掌中放出一道宝光,飞到阿难右侧,阿难立刻转头向右看;又放出一道宝光到阿难左侧,阿难随即转头向左看。佛问阿难:今日你为何频频转头?
阿难说:我看见如来放出奇妙宝光来到我左右两边,所以左右观看,头自然摇动。
阿难!你看见佛光左右晃动,是你的头在动,还是你的视觉在动?
世尊!我的头自己在动,而我的觉知本性却从未动摇过,那么是谁在摇动呢!
佛说:正是如此。
这时,如来对在场所有人说:假如把摇晃不定的东西叫作尘,把不停留的东西叫作客;你们看阿难的头自己在摇动,能见的本性却没有动摇。再看我的手自己开合,能见的本性也没有舒展卷缩。为什么你们现在把摇动的当作身体?把变动的当作外境?从开始到现在,每一个念头都在生灭,反而遗失了真实本性,做事颠倒错乱,迷失了本真心性,错认外物为自己;在这当中轮回,自己招致生死流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