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覺知魔事第八
梵语中的“魔罗”,汉语称为“杀者”,因为它夺取修行者的功德之财,杀害修行者的智慧之命,所以称之为恶。魔的行为,如同佛以功德智慧救度众生进入涅槃为事业,而魔常以破坏众生的善根,使其流转生死为事业。若能安住于正道,便会知道道行越高,魔障越盛。因此必须善于识别魔的行为,主要有四种:一、烦恼魔,二、五阴十八界魔,三、死魔,四、鬼神魔。前三种都是世间的常态,以及由个人内心所生,应当通过端正自心加以消除,此处不再详述。至于鬼神魔的表现,此事必须了解,现在简略说明。
鬼魔、神魔、天魔共有三类。
第一种是精魅。十二时辰的动物会变化成各种形态,有时变成少女或老人的样子,甚至化作恐怖的形象,种种不一,扰乱修行者。这些精魅想要干扰修行人,会按照各自对应的时辰出现,需要仔细辨别。 如果在寅时出现,必定是虎兽之类; 如果在卯时出现,必定是兔、鹿之类; 如果在辰时出现,必定是龙、鳖之类; 如果在巳时出现,必定是蛇、蟒之类; 如果在午时出现,必定是马、驴、骆驼之类; 如果在未时出现,必定是羊之类; 如果在申时出现,必定是猿猴之类; 如果在酉时出现,必定是鸡、乌鸦之类; 如果在戌时出现,必定是狗、狼之类; 如果在亥时出现,必定是猪之类; 如果在子时出现,必定是鼠之类; 如果在丑时出现,必定是牛之类。 修行者如果发现它们常在某个时辰出现,就知道是哪种兽精,喊出它的名字加以呵斥,它就会认错消失。
二、堆剔鬼。它们会用各种方式骚扰修行者——有的像虫蝎般爬上人脸,窸窣钻刺;有的猛击人两腋;有的突然将人抱住;有的发出喧闹声;还会幻化各种野兽形态——以千奇百怪的相貌侵扰修行者。应当立即觉察,凝神闭目,在心中呵斥:"我已识破你!你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、偷腊吉支的邪见破戒之徒;我今持守戒律,绝不惧你!"若是出家人,应诵戒本;若是在家人,当念三皈五戒。鬼魅便会退散,匍匐逃遁。此类鬼怪作祟的诸般形态及其余对治方法,禅经中已有详述。
第三,魔扰。这些魔大多变现为三种五尘境界来破坏修行者的善心:一是显现违逆心意的景象,以令人恐惧的可怖五尘;二是显现顺遂心意的景象,以令人贪恋的可爱五尘;三是显现非逆非顺的中性景象,以平常五尘扰乱修行者。因此魔被称为杀害者,亦名花箭,又名五箭——因其能射穿人的五根。它们通过色相显现种种境界迷惑修行者:显现顺情境时,或化作父母兄弟、诸佛形象、俊美男女等令人贪恋的境相;显现违情境时,或现虎狼狮子罗刹等可怖形相惊吓行人;显现非逆非顺境时,则以平常事扰乱人心令人失定,故称为魔。或发出美丑音声,或散发香臭气息,或呈现甘苦滋味,或制造苦乐触感侵袭人身,皆属魔事。其相状繁多难以尽述。概言之:凡以种种五尘恼乱行人,令其丧失善法生起烦恼者,皆是魔军。因其能破坏平等佛法,引生贪欲、忧愁、瞋恚、睡眠等障道法。如经偈所云:
欲望是你的第一军,忧愁是第二军, 饥渴是第三军,渴爱是第四军, 睡眠是第五军,怖畏是第六军, 疑悔是第七军,瞋恚是第八军, 利养虚名是第九军,傲慢轻人是第十军, 这些大军压迫着出家人。 我以禅定智慧力,击破你这诸军; 成就佛道之后,度脱一切众生。
修行者一旦觉察到魔障显现,应当立即加以对治。对治方法有两种:第一、通过修止来消除。凡是见到一切外现的妖魔境界,都要清楚知道这些都是虚妄骗人的幻相,既不忧虑恐惧,也不执着排斥,不生起虚妄分别。只需保持内心平静,那些幻境自然会消失。第二、通过修观来破除。如果遇到上述各类魔境,用修止法不能消除时,就应当返观能见的这颗心,当发现心体根本找不到所在之处时,这些幻相又能扰乱谁呢?这样观察时,魔境很快就会消散。倘若幻相迟迟不褪,只需端正心念,不生恐惧,不要顾惜身命,保持正念不动摇。要明白魔的境界实相就是佛的境界实相,魔界实相与佛界实相,根本是同一实相没有差别。能够这样透彻认知,就不会刻意舍弃魔界,也不会刻意追求佛界,真正的佛法境界自然显现,魔障幻相自然消失。
此外,若见魔境显现而不消退,不必心生忧虑;若见魔境消散,亦不可欢喜。何以故?从未有人坐禅时见妖魔化作虎狼来噬人,亦未见妖魔幻化男女结为夫妇。彼幻化现时,愚者不辨真假,或惊恐万分,或贪恋执著,由此心神散乱,禅定尽失乃至癫狂,此皆行者愚痴自招祸患,非魔所为。若诸魔境侵扰行者,或经年累月不去,唯当端正心念、坚固正念,不惜身命,勿怀忧惧,应诵大乘方等经典驱魔咒文,默念不忘。常忆三宝威德。出禅定时,亦当持咒护身,至诚忏悔,勤诵戒律。邪终不能胜正,日久魔障自消。魔障变现无量,难以尽述,行者当善加辨识。
因此,初学修行之人必须亲近善知识,因为存在诸多险难之事。这些魔障会侵入人心,使修行者心神狂乱,或喜或忧,最终酿成祸患甚至丧命。有时魔障会让人获得各种邪定、邪慧、神通、陀罗尼,并以此说法教化,使众人信服归顺,但最终会毁坏修行者的出世善根,破坏正法。此类魔障变化多端,难以尽述。现简略说明要点,旨在令修行者在坐禅时不妄受各种虚妄境界。扼要而言:若想驱邪归正,应当观照诸法实相,善修止观,如此则无邪不破。正如《大智度论》所言:除诸法实相外,其余一切皆是魔事。如偈所云:
若起分别妄念,便堕入魔罗之网。心不妄动不分别,即是佛法真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