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士傳
鄒志完
名浩。常州晉陵人也。舉進士。歷官襄陽教授。元符中召對。除右正言。時章惇擅政。志完三上疏劾。惇未報。會詔立劉后。復上疏爭之。惇因詆其狂妄。除名。貶新州。徽宗即位。召復故官。遷司諫。歷吏部兵部侍郎。蔡京用事。再斥衡山別駕。永州安置。復除名。羈昭州。移漢陽軍。初志完官襄州。夢詣大剎。見白衣大士親為說法。覺而繪所見為之像。其後在昭州供奉益䖍日。跪像前誦華嚴經。有舍利出於袖間。像後生竹三竿。垂枝下覆。與世所畫普陀巖竹無以異也。讀華嚴合論。作頌曰。華嚴佛菩薩。悲智咸徧周。廣開方便門。主伴互酬請。於無言說中。說法無數量。我讀誦思惟。獲從信根入。闇逢照世燈。病遇雪山藥。無價大寶珠。衣內忽然得。願盡未來際。滿足普賢行。一切導師前。一一興供養。一切眾生前。一一作利益。持經繼有人。悉冀同我願。自號道鄉居士。作道鄉歌曰。要識道鄉去處。只在微塵裏許。不立四至封疆。不問二儀寒暑。日月常放光明。鳥獸率來儀舞。其俗無譽無非。其民無喜無怒。別是一種乾坤。全異九州風土。師曠傾耳莫聞。離婁拭目莫覩。誰知有個冥蒙。踏著從來門戶。入也不動脚根。居也不記年所。行住坐臥虗徐。色聲臭味愚魯。偶然成矩成規。未甞為鼠為虎。任他卜度縱橫。逈脫機關取與。人間天上無朋。可謂自今自古。大觀元年復直龍圖閣。乞歸養親。六年而卒。年五十二(宋史.道鄉集.漁隱叢話)。
名浩,常州晋陵人。考中进士,历任襄阳教授。元符年间受召入对,授右正言。当时章惇专权,志完三次上奏弹劾,章惇未予回复。正值朝廷下诏立刘皇后,志完又上疏谏阻。章惇借机诋毁他狂妄,将他削除官籍,贬至新州。徽宗即位后,召他恢复原职,升任司谏,历任吏部、兵部侍郎。蔡京当权时,再次被贬为衡山别驾,安置永州,又被除名,羁管昭州,后移汉阳军。
当初志完在襄州任职时,曾梦见自己来到一座大寺院,见到白衣大士亲自为他说法。醒来后,他将所见绘制成画像。后来在昭州时,他每日虔诚供奉此像,跪在像前诵读《华严经》,有舍利从袖间出现。画像后面长出三竿竹子,垂下的枝叶覆盖画像,与世间所画的普陀岩竹子毫无二致。
他读《华严合论》时,作颂道:华严佛菩萨,慈悲智慧遍及一切。广开方便之门,主伴相互酬唱。在无言说中,演说无量佛法。我读诵思惟,从信根得以进入。黑暗中遇到照世明灯,病痛中得遇雪山良药。无价大宝珠,忽然在衣内获得。愿尽未来际,圆满普贤行。在一切导师前,一一兴起供养。在一切众生前,一一作利益。希望后继有人持诵此经,皆与我同心。
他自号道乡居士,作《道乡歌》道:要识道乡去处,只在微尘之中。不立四方疆界,不问天地寒暑。日月常放光明,鸟兽皆来献舞。其俗无誉无诽,其民无喜无怒。别是一番天地,全然不同于九州风土。师旷倾耳听不见,离娄拭目看不见。谁知有个冥蒙之地,踏着从来门户。进入不动脚跟,居住不计年月。行住坐卧从容,色声臭味愚鲁。偶然成规成矩,未曾为鼠为虎。任他猜度纵横,超脱机关取与。人间天上无朋,可谓自今自古。
大观元年复任直龙图阁,请求归乡奉养双亲。六年后去世,享年五十二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