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
(一一七四)
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:
有一次,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。那时,有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处,恭敬地向佛陀顶礼后,退坐在一旁,对佛陀说:善哉!世尊!请您为我说法。我听完法后,将独自前往僻静之处,专心思考,保持不放逸:'这正是身为贵族子弟剃除须发,怀着正信舍弃家庭生活,出家修行,不断提升清净梵行的意义——亲自体证真理,并确知:"我的生死已到尽头,清净的梵行已经确立,该做的都已完成,自己明白不再有来生。"'
这时,世尊观察河水,看见恒河水中有一棵大树,顺流而下,就对那位比丘说:你看见这恒河水中漂流的树了吗?
回答说:已经看到了,世尊!
佛陀对比丘说:这棵大树既不靠这边岸,也不靠那边岸,不沉入水底,不卡在沙洲,不被漩涡卷入,人也不去捞它,非人也不去取它,又不会腐烂。它会顺着水流,向着大海的方向漂去、流动、最终注入大海吗?
僧人回答佛陀:“是的,世尊!”
佛陀说:比丘也是如此。既不执着于此岸,也不执着于彼岸;既不沉溺水底,也不滞留沙洲;既不卷入漩涡,也不被人与非人攫取;身心不腐朽败坏,终将流向、汇入、直达涅槃境界。
僧人向佛陀请教:什么是此岸?什么是彼岸?什么是沉没?什么是岛屿?什么是漩涡?什么是被人取走?什么是被非人取走?什么是腐败?尊敬的世尊啊!请您为我详细解说。听完教法后,我将独自前往僻静之处,专心思考,保持警觉精进修行,直到证悟不再轮回的境界。
佛陀对比丘们说:此岸指的是六根,彼岸指的是六尘。人取的意思,好比有人亲近世俗人或修行人,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,事事参与,始终追随,这就是人取。非人取的意思,好比有人发愿修行清净行,想着我现在持戒苦修,将来必能转生天界,这就是非人取。洄澓指的是有人退失戒律、放弃修行。腐败指的是破戒造恶,见识浅薄如同杂草稗子,徒有虚名像吹海螺的声音,不是沙门却装沙门的样子,不是净行却装净行的样子。比丘们啊,这就是既不执着此岸也不执着彼岸,直至深入涅槃。
那时,那位比丘听完佛陀的教导,心中欢喜,恭敬行礼后离去。
那时,那位比丘独自在僻静处,专心思考佛陀所讲的水流大树经教义,直到彻底明白,不再有未来轮回,证得阿罗汉果。
那时,有个放牛人名叫难屠,离佛陀不远,拿着棍子放牛。比丘们离开后,他来到世尊面前,恭敬地礼拜佛足,站在一旁,对佛陀说:世尊!我现在能够做到不执着此岸,不执着彼岸,不沉没,不被沙洲阻碍,不被人类抓取,也不被非人抓取,不卷入漩涡,也不会腐烂败坏。我能在世尊的正法与戒律中出家修行清净梵行吗?
佛陀问放牛的人:“你把牛还给主人了吗?”
牧牛人说:这些牛都带着小牛,自己认得回去的路,不需要我送。请让我出家修行吧。
佛对牧牛人说:牛虽然能自己回家,但你如今已经吃了人家的食物,穿了人家的衣服,应当回去报答那家的主人。
当时,放牛人听完佛陀的教诲,心中欢喜,恭敬礼拜后离开了。
当时,尊者舍利弗在集会中,等牧牛人离开后不久,向佛陀禀告:世尊!难屠牧牛人请求出家,世尊为何让他回家?
佛对舍利弗说:难屠这个放牛人如果回家享受世俗欲望,是绝不可能的。他把牛交还给主人后,就会立即回来,在这佛法戒律中出家修行,清净持戒,直到自己证悟不再轮回,成为阿罗汉。
那时,牧牛人难屠将牛交还给主人后,回到佛陀处,恭敬礼拜佛陀的双足,退后站在一旁,对佛陀说:世尊,我已将牛交还主人,请您允许我在正法与戒律中出家修行。
佛对放牛人难屠说:你可以在佛法戒律中出家,受具足戒,成为比丘。
他出家后,这样思考:贵族子弟剃除须发,披上袈裟,以正信舍弃家庭生活,出家修行,增进清净梵行,直到自己确知不再受轮回束缚。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