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品般若波羅蜜經
摩訶般若波羅蜜釋提桓因品第二
那时,释提桓因与四万天子一同在法会中;四大天王与二万天子一同在法会中;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与一万梵天众一同在法会中;乃至净居天众,有无数千种天神,都聚集在法会中。这些天众因业报所感的光明,由于佛陀身相神力的光明照耀,全都黯然不显。
这时,释提桓因对须菩提说:"这里有无数天众聚集在此,都想听须菩提演说般若波罗蜜的义理。菩萨应当如何安住于般若波罗蜜中?"
须菩提回答释提桓因及诸天众:"憍尸迦!我今将仰承佛陀威神力,宣说般若波罗蜜。若有天子尚未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如今应当发心。若有人已证入正位,就不能再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已在生死流转中设立了障碍。这些人若能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我也会随喜赞叹,绝不会断绝他们的功德。为什么呢?因为上等修行人应当追求无上妙法。"
这时佛陀赞叹须菩提说:"善哉,善哉!你能如此劝勉鼓励诸位菩萨。"须菩提回答:"世尊!我应当报答佛恩。如同过去诸佛及其弟子们的教导,如来安住于空性法门中也教导修习诸波罗蜜。如来修习此法,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世尊!我现在也应当如此护持忆念诸位菩萨。因我护持忆念的因缘,诸位菩萨当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"
须菩提对释提桓因说:「憍尸迦!你要专心谛听,菩萨安住于般若波罗蜜中。憍尸迦!菩萨发起大庄严,乘于大乘,依空性安住般若波罗蜜。不应执著色相,不应执著受、想、行、识;不应执著色是常或无常,不应执著受、想、行、识是常或无常;不应执著色是苦或乐,不应执著受、想、行、识是苦或乐;不应执著色是净或不净,不应执著受、想、行、识是净或不净;不应执著色是我或无我,不应执著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我或无我;不应执著色是空或不空,不应执著受、想、行、识是空或不空。不应执著须陀洹果,不应执著斯陀含果,不应执著阿那含果,不应执著阿罗汉果,不应执著辟支佛道,不应执著佛法。不应执著须陀洹的无为果,不应执著须陀洹的福田,不应执著须陀洹最多七次往返生死。不应执著斯陀含的无为果,不应执著斯陀含的福田,不应执著斯陀含一来人间便能灭尽苦报。不应执著阿那含的无为果,不应执著阿那含的福田,不应执著阿那含于上界证得涅槃。不应执著阿罗汉的无为果,不应执著阿罗汉的福田,不应执著阿罗汉现世入无余涅槃。不应执著辟支佛道的无为果,不应执著辟支佛的福田,不应执著辟支佛超过声闻地却未达佛地而证涅槃。不应执著佛法能利益无量众生、度脱无量众生。」
这时,舍利弗心中思忖:"菩萨应当如何安住?"须菩提知晓舍利弗心中所想,便对舍利弗说:"你认为如何?如来是安住在何处呢?"
舍利弗回答:"如来无所住,无住之心即是如来。如来不住于有为法性,亦不住于无为法性。"
须菩提说:"舍利弗啊,大菩萨也应当如此安住,如同如来安住一般,对于一切法既不执着于住,也不执着于不住。"
那时法会中有许多天子心中暗想:"夜叉众生的言语章句尚且可以理解其义,须菩提尊者所说的法义却难以领会。"须菩提知道天子们心中所想,便对他们说:"这法门中本无说示、无听闻。"天子们又想:"须菩提想让这法义变得容易理解,却反而显得更加深奥微妙。"
须菩提知晓天子们的心念,继续开示:"若有修行者欲证须陀洹果位,或安住须陀洹果位,都离不开这个无生法忍。欲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,欲证辟支佛道,乃至欲证无上佛果,同样离不开这个无生法忍。"
这时天子们又生起念头:"什么样的人能真正信受须菩提的教法?"须菩提了知其心,说道:"如幻化的人能信受我的教法,实则无听法者,亦无证果者。"天子们闻言思忖:"难道听闻者如幻化,众生也如幻化?连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都如幻化吗?"
须菩提洞悉其念,开示道:"我说众生如幻如梦,须陀洹果亦如幻如梦,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、辟支佛道同样如幻如梦。"天子们追问:"难道须菩提尊者连佛法也说成如幻如梦吗?"须菩提答:"我说佛法如幻如梦,涅槃亦如幻如梦。"
天子们惊问:"大德须菩提!您竟然说涅槃也如幻如梦吗?"须菩提庄严回答:"诸天子!假使有一法超越涅槃,我也说它如幻如梦。诸天子当知,幻梦与涅槃,无二无别。"
那时,舍利弗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、大拘絺罗、大迦旃延问须菩提:"如此宣说般若波罗蜜的义理,谁能领受?"当时阿难说:"如此宣说般若波罗蜜的义理,不退转菩萨、具足正见者、满愿阿罗汉,这些人能领受。"须菩提说:"如此宣说般若波罗蜜的义理,没有人能领受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般若波罗蜜法中,无有法可说,无有法可示。因此缘故,没有人能领受。"
这时,释提桓因心想:"须菩提长老正在普降法雨。我不妨化作天花,散在须菩提身上。"释提桓因立即化作天花,散在须菩提身上。须菩提心想:"释提桓因现在散的花,我在忉利天从未见过。这些花是从心树所出,并非从树木生长而来。"释提桓因知道须菩提心中所想,对须菩提说:"这些花并非实生,也不是从心树所生。"
须菩提对释提桓因说:"憍尸迦!你说这些花并非实生,也不是从心树所生。若非实生之法,就不能称为花。"释提桓因心想:"须菩提长老智慧甚深,不破坏假名而能宣说真实义理。"想罢,便对须菩提说:"正是如此!须菩提!正如你所说,菩萨应当这样修学。菩萨这样修学时,不修学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、辟支佛道。若不修学这些果位,才名为修学佛法、修学萨婆若。若修学佛法、修学萨婆若,就是在修学无量无边佛法。若修学无量无边佛法者,不为增益或减损色蕴而修学,不为增益或减损受、想、行、识蕴而修学;不为执取色蕴而修学,不为执取受、想、行、识蕴而修学。这样的人因为对诸法无所取著无所毁坏而修学。"
舍利弗对须菩提说:"修行者不是为了获取一切智,也不是为了灭除一切智而修学。"须菩提回答:"正是如此,正是如此!舍利弗!菩萨乃至证得一切智,都不以获取或灭除为目的而修学。如此观照时,方能真正修学一切智,方能真正成就一切智。"
那时,释提桓因问舍利弗:"菩萨摩诃萨的般若波罗蜜,应当从何处求得?"舍利弗回答:"般若波罗蜜应当从须菩提所说法中求得。"
释提桓因又问须菩提:"这是谁的神力所致?"须菩提答道:"这是佛陀的神力。憍尸迦啊!如你所问'般若波罗蜜应当从何处求得'?般若波罗蜜不应在色中求,不应在受、想、行、识中求;也不应离开色而求,不应离开受、想、行、识而求。为什么呢?色不是般若波罗蜜,离开色也不是般若波罗蜜;受、想、行、识不是般若波罗蜜,离开受、想、行、识也不是般若波罗蜜。"
释提桓因说:"大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,无量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,无边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。"须菩提回应:"正是如此,正是如此!憍尸迦!大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,无量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,无边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。憍尸迦!因为色无量,所以般若波罗蜜无量;受、想、行、识无量,所以般若波罗蜜无量。因为缘无边,所以般若波罗蜜无边;因为众生无边,所以般若波罗蜜无边。憍尸迦!为何说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?诸法无前、无中、无后,所以缘无边,般若波罗蜜无边。再者,憍尸迦!诸法无边,前际不可得,中际、后际不可得,所以缘无边,般若波罗蜜无边。"
释提桓因问道:"长老须菩提!为何说众生无边,般若波罗蜜无边?"须菩提回答:"憍尸迦!众生无量,不可计量。因此众生无边,般若波罗蜜无边。"
释提桓因问道:“大德须菩提!众生有什么意义?”须菩提回答:“众生的意义就是法的意义。你认为如何?所说的众生、众生有什么意义?”
释提桓因说:"众生既非法义,亦非非法义,只是假名而已。这个名字本无根源,亦无因由,勉强为其安立名称,称之为众生。"
须菩提问道:"您意下如何?这当中真有众生可以言说可以指示吗?""没有!"
须菩提说:"憍尸迦!如果众生不可言说、不可指示,为何说'众生无边,般若波罗蜜无边'呢?憍尸迦!假使如来住世寿命,如恒河沙数劫,不断说'众生、众生',难道真有众生生灭吗?"释提桓因回答:"没有!为什么呢?因为众生从本以来,常自清净的缘故。"须菩提说:"憍尸迦!因此应当知道众生无边,般若波罗蜜无边。"